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376965 郵箱:baojijb@126.com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0
地址: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系電話:0917-3376965 郵箱:bjnews@163.com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推進文化自信自強,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。文化底蘊深厚是陜西的鮮明特色。新時代新征程上,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不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文化力量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陜西文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,產業規模不斷擴大,行業種類不斷增多,文化新業態發展邁上新臺階,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。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建成開館,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博物館對外開放;一批精品力作獲得茅盾文學獎、文華大獎等,電視劇《白鹿原》《裝臺》等深受公眾好評;大唐不夜城、“長安十二時辰”主題街區等文旅消費聚集區深受歡迎……文化之光閃耀三秦,展現了我省堅定文化自信、堅持守正創新的積極成效,也映射出我省深入推進文旅融合、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奮進足跡。
大型原創交響音畫《大秦嶺》用音樂描繪秦嶺千年文明積淀,電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平凡的奮斗歷程,群舞《毛烏素沙漠的女人們》再現治沙英雄眾志成城、玉汝于成的追夢歷程……事實證明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,與時代同頻共振是文藝發展的康莊大道。燦爛的歷史文化、豐厚的革命文化和特色鮮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是陜西建設文化強省的力量源泉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提煉主題,從時代脈搏中感悟藝術脈動,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離不開文化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,也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法規的支撐?!蛾兾魇》俏镔|文化遺產條例》《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》《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意見(2021—2025年)》的出臺和實施,極大推動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。下一步,我們應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,實施文化產業“十百千”工程,做大做強國有文化旅游企業,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,激發文化市場活力,提升全省文化產業規?;?、集約化、專業化發展水平,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。(陜西日報)
編輯:李雪彤